可信的股票配资 只认中国!再订40艘!锁定中国船厂,国际航运巨头放弃韩国船厂
"谁能想到,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的采购总监桌上,现在摆的不是泡菜和烧酒,而是小龙虾和茅台?"一位航运分析师在行业论坛上调侃道。2025年2月21日,马士基再次以"四根手指"刷屏全球航运圈可信的股票配资,不过这次比划的不是四艘船,而是整整四十艘!更令人咋舌的是,这份价值超80亿美元的订单,被中国船厂全数收入囊中。
这出商战大戏的反转程度堪比《甄嬛传》。要知道,马士基这个1904年就下水的"百年老店",曾是韩国船厂的铁杆"迷弟"。从现代重工到大宇造船,韩国三大船企的贵宾室里,至今还挂着马士基高管们合影的金框照片。可就在去年,剧情突然急转直下,这家曾公开宣称"LNG不是未来"的航运巨头,不仅180度调转船头押注LNG双燃料船,还像发现新大陆般扑向中国船厂。
更魔幻的是,马士基的"中国情结"愈发浓烈。继2024年豪掷50艘订单后,这次追加的40艘订单让中韩船厂的市场份额天平彻底倾斜。用业内人士的话说:"马士基的订单风向标,吹得韩国造船股市一片绿油油。"
从"卡脖子"到"掰腕子"
当2019年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LNG船"大鹏昊"下水时,西方媒体还在阴阳怪气:"能造和能赚钱是两回事。"谁曾想,短短三年后,中国船厂就用实力上演"逆袭剧本"。马士基首批20艘LNG双燃料船订单中,扬子江船业拿下8艘,新时代造船斩获6艘,这些曾被视为"技术洼地"的船厂,如今已能建造全球最复杂的"海上冷冻库"。
造船界的"拼多多"
韩国船厂报价2.2亿美元的16000TEU集装箱船,中国船厂能压到1.8亿,这不是超市促销,而是实打实的技术降本。通过数字化船坞、模块化建造等创新,中国船厂把造船变成了"乐高积木游戏"。就连马士基CEO柯文胜都惊叹:"中国船厂的报价单,总让我怀疑少看了一个零。"
比韩国泡菜发酵还快
当韩国船厂还在为2027年的订单排期发愁时,中国船厂已实现"当年签约、次年铺龙骨"的造船速度。地中海航运(MSC)在长宏国际的21700TEU巨轮订单,从钢板切割到交付仅用28个月,比行业平均周期缩短10%。这种"中国速度",让航运公司能更快抢占航线黄金档期。
马士基的40艘订单不过是冰山一角。在地中海航运(MSC)的造船版图上,中国船厂已占据C位。
法国达飞海运也不甘示弱,在韩国订造12艘18000TEU船后,转头就向中国船厂追加8+4艘同型船。就连"万年保守派"长荣海运,都在中韩船厂砸下11艘24000TEU订单,其中6艘花落中国。
这些航运巨头的选择,正在改写全球造船版图。克拉克森数据显示,2025年全球新船订单中,中国船企斩获58%份额,韩国则萎缩至29%。昔日称霸造船业的"汉江奇迹",正在被"长江浪潮"拍在沙滩上。
韩国船厂的"最后倔强"
不过,韩国船企并未完全退场。2025年2月,德国赫伯罗特突然转向韩华海洋,以更低报价抢走6艘16000TEU订单。这出"虎口夺食"的戏码,暴露了中韩造船业的暗战,韩国正用政府补贴、提前交船等"非常手段"死守阵地。
但业内人士看得透彻:"这只是回光返照。"相比韩国船厂动辄数月的罢工潮,中国船厂稳定的供应链和熟练工人队伍,才是持续接单的底气。正如某船东吐槽:"在韩国造船就像买期房,总要担心烂尾;在中国造船,就像网购,下单就能查物流。"
从被技术封锁到制定标准,从跟跑到领跑,中国船厂用十年时间完成了"三级跳"。如今,全球每三艘新船中就有一艘刻着汉字船籍章。这种转变,正如某网友的神评论:"以前是我们追着客户说'亲,给个好评呗',现在是客户追着我们喊'大佬,插个队行不行'。"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"造船世界大战"中,中国正从"世界工厂"转型为"世界工程师"。当更多40万吨级巨轮划出"中国轨迹",这片曾诞生郑和下西洋传奇的土地,正在书写新时代的海洋史诗。
参考资料
马士基LNG战略转型与达飞、长荣订单数据(船友在线,2025.02.22)
中船集团减排技术合作(航运业动态,2025.02.25)
马士基中国订单细节(网易新闻,2025.02.26/25)
MSC在华造船布局(船海装备网,2025.02.24)
赫伯罗特转向韩国案例(龙船订单库可信的股票配资,2025.02.08)
- 上一篇:股票实盘线上配资 姜小白坦荡真实,姬重耳装模作样:他们上位历程的鲜明对比_齐桓公_姜纠_里克
- 下一篇:没有了